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夕阳产业”迎来“朝阳钱景”。连日来,记者深入宁波养老市场调查发现,因为看好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各路资本纷纷“跨界”进入,民办养老机构已占据甬城养老市场半壁江山。但由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养老机构建设管理经验缺乏,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记者采访多位养老机构业内人士发现,“缺钱、缺人、缺运营经验”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痛点。
传统养老观念难改变:送老人去机构养老,许多子女难以接受
目前来看,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而居家养老是现在大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近日,记者在走访某养老机构时碰到正在参观的胡先生,他告诉记者:“我从没想过送我妈去养老院,最近,我妈老给我打电话,说想要和她的老姐妹一起搬到养老机构住。我就奇怪了,家里给她请了保姆,她也还没有到行动不便的地步。为什么放着别墅不要住,要去养老机构养老?”在传统的养老观念影响下,很多人像胡先生一样,难以接受送老人去机构养老。市区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说,总的来说,愿意来住养老院的人还是太少了,很多人都想着在家养老,现在养老院的入住率也并不高。“市场观念不被接受,很难取得信任感。在三四年前,这是很普遍的。那时候,民营养老机构才刚刚兴起,我们在向叔叔阿姨们介绍时,他们大多数是不理解的。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老人的接受度已经高了很多。”柏庭国际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亚刚说。
护工难请人工成本高:几十人前来应聘,试用后只有3人留下
奉化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养老院负责人和记者坦言,大部分投资人涌进养老行业是因为不了解市场,很多人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基础,只觉得这个行业是朝阳行业,就进来了,他们没想到做这行会面临的种种困难。护工不仅难请,流动性也很大,是民办养老院碰到的一大难题。该负责人说,护工工资绝对高才有人会做,他们在养老展上曾推出过招聘信息,因为开的工资比较高,来咨询的人有几十人,但真正前来试用过后,留下来的只有3人,“护工的适应过程比较长,我们对其经过一系列培训,他们才能上手,因为这个活很苦很累,本地人很少愿意做,外地的有些流动性也很大。”
老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养老机构的护工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久病床前的孝子角色。“可比起普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他们一方面提供着更为繁琐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又在保障上相差甚远,人才流失严重。未来年轻人又有什么动力继续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该负责人感慨。除了护工之外,办一个养老院,人力成本是不可忽视的。宁波市某养老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已经开业两三年,目前有100多位老人入住,但工作人员就有80人。
投入大回本慢竞争大:大多数处于微利运营状态,还有一些每年都在亏损
办养老院,绝对是一项长线投资。记者对宁波市区近十家民办养老院进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民办养老机构除了个别经济效益较好外,大多数处于微利运营的状态,床位空置率相对较高。还有一些民办养老院,每年都是亏损的。“由于公办养老机构由各级财政投入建设,且有的公办养老机构的人员、管理经费还是财政保障,因而收费标准较低。而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建设、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收费相对较高,使得民办养老机构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公办养老机构平等竞争。”一民办养老院负责人感慨,在他们附近的公办养老院要排队,但他们软硬件设施都不错,却常年有着高空床率,最主要还是因为价格高和知名度不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需达到70%左右,才能够盈利,若入住率低于60%,则将亏损。“民营养老机构前期建设、硬件设备、运营人力成本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但我们这行不像房地产,前几年是很难拿到银行贷款的,前期融资渠道难是第一个痛点。而且如果没有建立好的口碑,获取市场信任,养老机构是很难有赢利点的,很多都在亏本。”宁波慈孝乐园总部颐乐居集团文宣中心许主任说。和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相比,不少民营养老机构软硬件设施都不错,却因价格高和知名度不够,常年有着高空床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图为市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部分基础设施和服务内容。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到底如何提取合理回报?投资者担忧仍然存在
记者调查了解到,相关政策法规仍不健全,也是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一大原因。国家制定出台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但相关配套政策规定尚未健全,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更是缺乏。即使已有的相关规定,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养老机构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后,其资产为社会资产,盈利不能分红”的规定,影响了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尽管市政府文件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养老机构允许出资人提取合理回报,但投资者担忧仍然存在。此外,扶持政策仍有待完善或落实。目前宁波建设一张符合标准的养老床位约需要15万元左右投入,海曙、江东等中心城区则超过20万元,而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核定床位新建补助2万元、改扩建补助1万元,虽然目前已是全国最高标准,但对社会力量投入来说还是杯水车薪。